12月31日上午,南陽高新區黨工委召開2024年度經濟工作會議。市政府黨組成員、區黨工委書記康連星講話,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黨俊偉主持,區工管委領導班子成員、法檢“兩長”出席。
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,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,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,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,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鼓舞士氣、提振信心,推動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,奮力“爭創國家高新區50強”,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產業高地。
會議指出,2023年,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、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,全區上下頂住壓力、踔厲奮進,加快高質量高效率跨越發展,經濟運行在超常承壓中穩中向好,招商引資在拼爭敢搶中有力突破,重大項目在強化服務中壓茬推進,科技創新在引領發展中積蓄動能,營商環境在深化改革中持續優化,城建城管在強力攻堅中提質增效,社會事業在加快發展中持續改善,黨建引領在常態長效中縱深推進。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更要時刻保持清醒警醒,樹牢“主人翁”意識,認清形勢、正視差距、堅定信心,搶抓機遇、攻堅克難、敢闖善為,全力拼出“高”、創出“新”,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、再創新輝煌。
會議強調,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,是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,也是“爭創國家高新區50強”攻堅突破的奮進之年。2024年全區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: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,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,落實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,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為主攻方向,錨定市委“一二三六十”工作布局,縱深推進“一三五一”戰略,即緊盯“爭創國家高新區50強”總目標,聚焦招大引強、項目建設、科技創新“三個突破”,實施產業發展提質、企業培育突破、要素保障提升、城市建設提質、社會民生支撐“五大行動”,強化觀念作風能力提升“一個保障”,大力開展“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突破年、招商引資決勝年、項目建設攻堅年、科技創新引領年、作風建設提升年”活動,推動開發區建設提質增效、爭先進位。
——緊盯一個目標。圍繞“爭創國家高新區50強”總目標,以“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突破年”活動為抓手,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,持續做大總量、做強質量、做優變量,以產業大發展、招商大突破、發展大跨越,在中心城區崛起中跑出更快“高新速度”、彰顯更多“高新作為”。
——聚焦“三個突破”。聚焦招大引強,培育產業發展新動力。大力發揚“六皮”精神,緊緊圍繞“兩主兩新”產業,充分利用產業鏈招商、以商招商、駐地招商等方式,力爭全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50個、合同引資額突破500億元。聚焦項目建設,實現產業發展新突破。堅持“項目為王”,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擴增量、提質量的關鍵舉措,傾力打造副中心城市產業高地,做實項目建設主戰場。2024年謀劃實施省、市重點項目共80個。聚焦創新驅動,引領產業發展新格局。深入推進“科技創新年”活動,育主體、建平臺、強攻關、促轉化,做實做好又“高”又“新”兩篇文章,構建一流創新生態,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。
——實施“五大行動”。產業發展提質行動。重抓鏈群調度,發揮“三長制”作用,堅持“1+7”工作法,著力推動產業集聚成勢、強鏈成群,在高端補鏈、終端延鏈、整體強鏈上尋求新突破,使高新區的主導產業成為中心城區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柱。企業培育突破行動。強力推進“千企升級”,鼓勵企業加快實施“三大改造”,加強“創生個、個轉企、小升規、規改股、股上市”梯次培育,打造更多單項冠軍、隱形冠軍,盡快形成大型企業“頂天立地”、中小企業“鋪天蓋地”、科技企業“搶占高地”的局面。要素保障提升行動。以創建“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”為抓手,全面強化發展用地、金融服務等要素保障,持續提升服務質效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打造中心城區服務高地。城市建設提質行動。圍繞“完善城區功能,加快產城融合”目標,做好片區改造,保障群眾安置,改善基礎設施,實施內河治理,提升綠化品質,推進“凈美攻堅”有效提升項目承載力和宜居宜業度,助推中心城區“起高峰”。社會民生支撐行動。正確把握“強基層”和“善治理”的關系,強化底線思維、極限思維,兜牢民生底線,抓牢網格治理,守牢生態紅線,筑牢穩定防線,加快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。
會議號召,全區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擼起袖子加油干,風雨無阻向前行,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局面,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,努力為落實“奮勇爭先、更加出彩”做出高新貢獻!
會議還對年末歲尾重點工作和2024年“開門紅”工作進行安排部署。
會上,臥龍防爆、華潤醫藥企業代表和經濟發展局、招商促進局、張衡園區發展服務中心、中關村南陽科技產業園負責人作典型發言。
區直各部門(含園區、公司)副職以上人員、各派出機構負責人、“一園兩辦”班子成員、各社區書記、轄區中小學校校長、有關企業代表參加。